1. 商品和货币
1.1. 社会经济形式发展
1.1.1. 自然经济:生产力低下,自给自足,封闭保守
1.1.2. 商品经济:以市场交换为目的,开放自主平等
1.1.2.1. 简单商品经济
1.1.2.2. 发达商品经济
1.2. 商品
1.2.1. 二因素
1.2.1.1. 使用价值
1.2.1.2. 价值
1.2.2. 劳动二重性
1.2.2.1. 具体劳动
1.2.2.2. 抽象劳动
1.2.3. 价值构成
1.2.3.1. 生产资料的价值
1.2.3.2. 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
1.3. 货币
1.3.1. 本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3.2. 职能: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1.3.3. 货币流通规律
2. 市场经济
2.1.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联系和区别
2.2. 一般规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2.3. 市场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
2.4. 市场体系
2.5. 市场格局
3.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1. 物质资料生产
3.1.1. 生产要素
3.1.1.1. 劳动
3.1.1.2. 劳动资料
3.1.1.3. 劳动对象
3.1.2. 生产方式
3.1.2.1. 生产力
3.1.2.2. 生产关系
4. 垄断资本主义
4.1. 基本特征
4.1.1. 代替自由竞争占统治地位
4.1.2.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4.1.3. 资本输出成为典型经济现象
4.1.4. 国际垄断组织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4.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2.1. 以私人垄断为基础
4.2.2. 国家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4.2.3. 仍然是资本主义
5. 剩余劳动时间
5.1. 创造剩余价值
6.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6.1. 剩余价值理论
6.1.1. 资本的总公式:W-G-W
6.1.2.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6.1.3.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6.1.4. 劳动时间
6.1.4.1. 必要劳动时间
6.1.5. 资本
6.1.5.1. 不变资本
6.1.5.2. 可变资本
6.1.5.2.1. 产生剩余价值
6.1.6. 剩余价值
6.1.6.1. 决定剩余价值的因素
6.1.6.1.1. 剩余价值率
6.1.6.1.2. 可变资本总量
6.1.6.2. 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方法
6.1.6.2.1.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6.1.6.2.2.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6.1.6.3. 超额剩余价值
6.1.6.4. 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6.2. 资本积累
6.2.1. 概念: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6.2.2. 资本有机构成
6.2.2.1.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应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6.2.2.2. C:V
6.2.3. 相对人口过剩
6.2.4. 一般规律: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6.2.5.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6.3.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6.3.1. 循环
6.3.1.1. 购买阶段
6.3.1.1.1. 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6.3.1.2. 生产阶段
6.3.1.2.1. 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
6.3.1.3. 售卖阶段
6.3.1.3.1. 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
6.3.2. 周转
6.3.2.1.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6.3.2.1.1. 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
6.3.2.1.2. 生产资本的构成
6.3.3.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6.4.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6.4.1. 利润
6.4.1.1. 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6.4.1.2. 利润率: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6.4.1.2.1. 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6.4.1.3. 平均利润
6.4.2. 商业资本
6.4.2.1. 商业利润:生产领域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6.4.2.2. 流通费用
6.4.2.2.1. 生产性流通费用
6.4.2.2.2. 纯粹流通费用
6.4.3. 借贷资本
6.4.3.1. 利息和利息率
6.4.3.2. 股份公司
6.4.3.2.1. 股票
6.4.4. 资本主义地租
6.4.4.1. 级差地租
6.4.4.2. 绝对地租
6.4.5. 国民收入
6.4.5.1. 分配制度
6.4.5.1.1. 初次分配
6.4.5.1.2. 再分配
6.4.5.2. 福利制度